找到相关内容134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六根的知觉空间解释

    圣言量。凡夫不能经验到,仅凭类似上面的比量推断也不保险,但佛菩萨是可以证到的,他们依实证安立的名相,不会是不存在的。  这样,我们不借助身体和感官等概念,仅仅从感觉是可以区分的这一事实出发就找到了一个...

    杨新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473525.html
  • 廖肇亨:药地愚者大师之诗学源流及旨要论考(2)

    为期,非第一等德业乎﹖』」就论立言,亦须一一从圆明窍中流出,盖天盖地,始是大丈夫所为,傍人门户,比量揣拟,皆小技也。」见黄宗羲编着《明儒学案》(台北:华世出版社,1987),卷12,〈浙中王门学案二〉,...

    廖肇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274728.html
  •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述义

    ,被无明所盖覆,不能庄严耳,显发大身,即同诸佛,福德不可比量。佛又说,你看恒河中所有的沙,一粒一粒数起来,要一粒沙再成一条恒河,你想这许多的恒河里的沙,是多不多呢?须菩提说:多极了,照许多恒河,尚算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3476149.html
  • 《破除邪说论》——索达吉堪布

    入大乘见道位者……”对此,我们还是要老生常谈地问一句:你凭什么得知他们都未入大乘见道位?是靠了现代化的科学仪器,还是现量见到?抑或依凭可靠的比量推论?或者有有据可查的教证?如果以上条件全都不具备,那...抵触、标准双重的笑话与漏洞。顺便说一点,对于藏传佛教诸高僧大德的证悟与否,作为凡夫的我们,主要应从其授记、事业、功德、著作等修为,再加修行、日常生活及往生时的各种不虚瑞相来比量推知。如果这些都不能作为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2276320.html
  • 周昌乐:试论禅宗空论对物理世界的解释能力

    更好地解释现象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同量子场论一样,禅宗空论不失是一种好的物理世界的解释学说,尽管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理论,但由于超越了科学一致性的束缚,却比量子场论有着更强的说服力。   其实,禅宗对物理...

    周昌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277296.html
  •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——济群法师

    烧舌,说食应除饥。19”说火不能烧舌,说食不能除饥,这是以名言离损益,曰不可说。《理门论》曰:“一切诸法皆有二相,一者自相,现量所得,不可言说;二者共相,比量所得,即可言说。”但言说并非表诠自体,只是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778880.html
  • 佛教的生死观

    依圣教量为依据,依真比量作抉择,从“生死的形成,生死的类别,了脱生死的方法” 三方面作一些相应的探讨,不足之处,诚请方家批评指正。   一、生死之形成   众生既然定有生死,生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?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480110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特质

     诸修行者依照唯识的教理,运用漏无漏现比量智慧,进行福慧双修、真俗圆融的大士行,是为唯识行。唯识的行,是完满地证得大菩提大涅槃二转依果的方便法门,广泛地摄被五种姓,普及三乘,在闻熏、观行、修习、对治、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681506.html
  • 年龙父母《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》(五)

    产生了贪心;有时,对于一些大的事情有了贪心;有时,对一些感觉产生了贪心等等,像这样贪的环境非常多,贪念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滋生。当我们在观察的时候,要依靠圣者们的现量或者是比量。他们通过教证、理证说,...

    年龙上师

    佛子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5074184706.html
  • 从“相”到“象”

    一于量中,凡由分别心,于境安立分齐相貌者,此为共相,比量境及非量境皆是也。自相,则有二义:一曰世俗,凡有体显现、得有力用、引生能缘者,是谓自相。二约胜义,凡离假智及诠、恒如其性,谓之自相。恒如其性者,...

    贡华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1886377.html